在2025年5月9日的“中国品牌日上海践行活动”上,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易靖韬强调,当前内外形势的变化使得品牌建设变得尤为重要。品牌不仅是地区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识,更是国家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综合体现。这一观点引发了与会者对品牌建设的深刻思考。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如何将“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转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现实问题。易靖韬指出,在国际经贸斗争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传统的低端制造业和代加工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市场主体面临着“无品牌,无未来”的现实压力。因此,品牌建设不仅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易靖韬提到,中国人民大学充分发挥其在工商管理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实力和师资力量,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工作。他们致力于探索自主理论创新,强化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系统研究并总结了一整套关于品牌的理论体系和评价标准。这一品牌评价体系将为各类主体提供品牌资产的监测、诊断和提升的理论基础,助力构建中国品牌管理全过程生态系统。
品牌的个性化表达需要创造力与想象力。易靖韬强调,当代青年是品牌事业中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追求个性、敢于创新。因此,将品牌事业与青年群体紧密结合,将是推动品牌发展的重要举措。他建议通过品牌故事进校园、进课堂、进课本,将品牌转化为育人铸魂的教材。同时,鼓励青年参与品牌创新大赛、创业,选拔品牌青年大使等,成为品牌共创的同盟军,为品牌强国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学科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在2024年10月成立了品牌中国研究院。该研究院以其鲜明的“人大特色”,依托深厚的团队底蕴与组织整合,将自发研究转化为推动中国品牌发展的动力。它将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优势和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实现政治引领、理论创新、人文关怀与技术运用的交叉融合。
易靖韬的讲话不仅强调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更为未来中国品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整合校内外研究力量,深入探索品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有望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